设立自贸试验区只是创新的开始,不是探索的终结。在广东、天津、福建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并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域范围的一年里,每个自贸试验区都因地制宜进行了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一直扮演金融创新“领跑者”的角色,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举措;广东南沙片区率先实施海关快速验放机制,使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天津自贸试验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和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入选商务部评选的8个最佳实践案例;福建厦门片区率先实行的“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制度,得到总理认可并在全国推行……
创新制度的设计、实施是为了释放更多的创新梦想,也总能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动。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改革递推
自2013 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开始运作至今,金融创新一直备受关注。上海最早开始金融创新的探索,先后出台了多份金改方案,方案之后还有细则,细则之后还有解读。
上海、天津、广东、福建都是中国金融相对发达的地区,它们辐射的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地区,以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可兑换为例,在这些地区的试验成功,即可以证明制度的合理。但话说回来,除了上述地区外,更为广大的中国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如何有效复制? 要设计出放之天下皆准的新金融制度,将极大考验中国人的智慧。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上海自贸区迎来了扩区,上海自贸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后,企业数量从2.8万家增加到5.8万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空间倍增。如果将上海自贸区从起步至今的金融改革内容按进程来划分,可分为4个阶段。
结合扩区前和扩区后的改革目标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建设中,金融这杆大旗会越举越高,在可复制、法治化的前提下,创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一方面是全国性金融改革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是自由贸易、资本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金融命题都将在上海自贸区内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1.0版时代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市会同“一行三会”据此出台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51条”意见,上海的“一行三局”相应出台了10余项的实施细则,确立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推动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顺利起步。这就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1.0版,其显著标志是总体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2.0版时代
201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花了1年时间建立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强大的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得以建立,简政放权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接入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从此,自贸区金融改革进入了2.0版的时代,其标志是围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3.0版时代
上海自贸区进入金融改革3.0的节点则是2015年4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其标志是自贸区金融改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推进,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政策要全面落地实施,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要素要全面到位。
4.0版时代
2015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与上海市政府公布《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在自贸试验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扩大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等。此次整个大金融布局的全面开放升级,可以视为自贸区金改进入4.0时代。
1、扩容试验
2、“金改”亮点
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账户)成为现实
自由贸易账户(简称FTA,即FT账户)是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要,在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开立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属于人行账户体系的专用账户。
◎政策构成
201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审慎管理细则(试行)》,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正式落地;
201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审慎管理实施细则》,上海率先建立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路径和风险管理方式;
201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的通知》,可按相关要求向区内及境外主体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标志着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的正式启动。
◎Tips
有了自由贸易账户,企业或个人都能干些啥?
1.上海自贸区跨境直接投资,可按上海市有关规定与前置核准脱钩,直接向银行办理所涉及的跨境收付、兑换业务;
2.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
3.个人在区内获得的合法所得可在完税后向境外支付;
4.区内个体工商户可根据业务需要向其在境外经营主体提供跨境贷款;
5.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规定在区内金融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
6.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
7.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国家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8.根据经营需要,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中外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区内机构)可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
9.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机构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等等。
同一非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账户与其开立的境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办理以下业务项下的人民币资金划转:一是经常项下业务;二是偿还自身名下且存续期超过6个月(不含)的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偿还贷款资金必须直接划入开立在贷款银行的同名账户;三是新建投资、并购投资、增资等实业投资;四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规定的其他跨境交易。
3、投资便利化尝试
在2014年国家大幅放开对外投资管理前,上海自贸区的备案制在全国属于首例,也成为资本快速出境的标杆,如今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已成为可复制的典范。
4、贸易便利化进展
◎单一窗口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已上线运行,目前系统已覆盖了货物进出口申报、运输工具申报、支付结算、企业资质、贸易许可和信息查询等6个模块,参与单位扩大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商务、国税、外汇、食药监、港务等17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
◎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自贸区内按照管得住、成本和风险可控原则,规范政策,创新监管模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研究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
◎推动贸易转型升级——自贸区内推进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和资源配置平台建设;深化贸易平台功能,依法合规开展文化版权交易、艺术品交易、印刷品对外加工等贸易,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业;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促进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与境内外各类企业直接对接;统一内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标准、审批流程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探索融资租赁物登记制度,在符合国家规定前提下开展租赁资产交易;探索适合保理业务发展的境外融资管理新模式;稳妥推进外商投资典当行试点。
◎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不断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现有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扩大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拓展海运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范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拆、拼箱运作环境,实现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规模化运作等。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进入新阶段——2016年1月“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在外高桥保税区启动,范围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是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5数据
(截至2015年底)
广东自贸区
粤港澳深度合作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
广东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的开发任务都很重。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南沙的经济总量比13年前增长了17.5倍,可支配财力增加了5至6倍。目前南沙新区片区交通基础建进展迅速,投资152亿元的南沙疏港铁路已经开工, 经过南沙的深茂铁路、深广中通道也已经开工。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中的前海区块,规划面积15 平方公里,只有广州南沙片区的四分之一,对超过6 万家注册企业来说可谓“寸土寸金”,企业入区办公的需求还不能全部满足。预计到2017 年后,前海将新增500 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宇,届时才会要求企业逐步到前海区域内办公。
与澳门近在咫尺的横琴新区片区商业配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16 年2月16日,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总投资达96.5亿元的12个重点项目正式开工,将有力促进两地更紧密合作。
按照《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广东自贸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广东对港澳的区位优势明显,加强对港澳的经济合作无疑成为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中之重。
广东自贸区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3个片区将错位发展:南沙片区重点面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前海蛇口片区重点推动粤港深度合作,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横琴片区重点推动粤澳深度合作,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和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载体。
香港、澳门地区在我国内地改革开放试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广东而言,港澳一直是广东扩大开放的窗口、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广东和港澳的进出口额占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的60%,来源于港澳的投资占了全省外商在广东投资总额的60%,广东的企业联合港澳企业“走出去”投资占了全省对外投资的60%以上,这3个60%充分说明了港澳地区与广东紧密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自贸区设立之初就表示,新一轮改革开放,广东自贸区将致力于推动粤港澳的深度合作,同时要为港澳企业在广东自贸区的投资发展带来更大的便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放宽投资的准入,对香港、澳门的企业进入这3个片区将进一步放宽准入的限制,使港澳投资者在准入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方面享受更低的门槛。二是要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将推进内地与港澳服务行业标准规则进一步对接,探索贸易市场互联、项目资金互通、服务产品互认。三是要提供就业方面的便利,在3个片区设立港澳青年创业园,为港澳青年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器等方面的支持;将专门制定港澳人才认定办法,给予项目申报、创新创业、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更宽松的措施,让港澳的人才能够更方便到自贸区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创业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服务贸易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市场网络遍及全球,市场机制成熟完善,港企在参与广东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港企在自贸区设立总部,建立整合物流、贸易、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有助于联手内地企业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其次,港企可推动香港国际航运高端产业向内地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增强广东自贸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最后港企将在自贸区的金融领域获得更大的开放发展空间,有助于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如推动投融资便利化,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此外,港企将发挥其熟悉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优势。港企的市场触觉遍及全球,有助于为自贸区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深化以粤港澳为重点的区域金融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其中针对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金融市场对接方面《指导意见》表示,“支持港澳地区机构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业务,募集区内人民币资金投资香港资本市场;支持港澳地区机构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参与境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独有的新政策。
116.2平方公里的广东自贸区,突破了第一轮上海自贸区的物理围网限制,在前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边摸索,边前行,边创新。
1、南沙新区片区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金融改革创新
各大银行布局南沙——中国工商银行,发力跨境融资租赁;中国农业银行,全国首创跨境人民币缴税;中国建设建行,银校共建金融实验室;中国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球服务。
“南沙金融15条”——即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10部委印发的《支持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化粤港澳台金融合作和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意见》,其中,对比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的金融政策,支持南沙探索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试验是南沙金改方案的一大亮点。
航运金融启动——南沙航运金融改革已正式启动,目前工行南沙分行已向区内企业推出运费融资、船舶建造期发票融资、船舶融资租赁等航运金融相关产品。
跨境货贷优势——与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原有的跨境贷政策相比,南沙新政具有“不限区内企业、不限区内银行、不限比例系数、不限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等特点。
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设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仓库、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打造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2015年,围绕航运中心的定位,南沙推进南沙港三四期、邮轮母港等一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航运服务业方面,南沙2015年新增航运物流企业是自贸试验区获批前南沙航运企业总数的3倍。
◎发展先进制造业
进入自贸区时间后,南沙将发展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以中船集团龙穴造船基地等项目为龙头,重点建设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广东省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和出海口基地,以及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等高端装备和大型工程装备制造。
打造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南沙新区片区将着力打造辐射和服务华南、中南、西南等地的汽车整车进出口大通道,形成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集群;将通过叠加南沙新区片区的保税政策,建设保税进口汽车展示中心,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企业进驻。
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省电子信息集团GEC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发展跨境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建设跨境进口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跨境电商创新措施
2015年底前广东省认定一批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根据政策,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最高补助500万元;公共物流服务、人才培训和创业孵化、粤港澳及“一带一路”交流项目最高预算500万元。虽然2015年的申报已经结束,但上述政策的相关规定还是可以供有关电商企业参考。
2、前海蛇口片区
金融创新试验田、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金融改革创新
首批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地区——2015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发布《前海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实施细则》,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被列为首批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地区。新政实施后,企业融资成本可降约3%。
国内首只公募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准予由前海金控主导设计的“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注册,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建设资金流转速度。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信用网”上线——2015年12月正式上线,该平台在原“前海信用网”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内容涵盖注册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近7万家企业的登记、监管、资质认证等信息。
全球PE中心落成——全球私募股权投资中心于2015年12月在前海奠基,项目的发起方联想控股企业弘毅投资的总部也将迁至前海。据介绍,该全球PE中心计划在未来5年内吸引10家左右国内外优秀PE机构。
◎设有专项扶持资金
扶持前海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项目
金融业——围绕跨境人民币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要素交易市场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中介服务领域开展的有利于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项目。
现代物流业——围绕供应链管理、国际综合贸易、物流增值服务、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开展的有利于在前海深港合作区形成高端物流新型业态集聚的项目。
信息服务业——围绕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信息内容服务领域开展的有利于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项目。
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促进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支撑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的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提升现代科技标准化应用水平的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财政部、商务部重点支持的新型服务业创新项目;经领导小组批准,并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的其他项目。
港资企业可获得的专项扶持资金
对港资企业(独资或合资方式)在前海注册的中小企业给予扶持。与前海整体的扶持领域相同,前海的港资企业符合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的项目都可以提出申请。
两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先锋企业专项发展资金——主要是支持前海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专业服务、国际商务、海洋经济等产业领域中的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租房购房补贴、特定债务贴息、培训费补贴、高管团队安家补贴等,其中高管团队安家补贴最高可达到1500万元。
“海丝之路”专项资金——支持对象为前海合作区内“海丝之路”的建设主体,包括“海丝之路”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特殊目的载体、中资跨国公司海外业务总部等。该专项对“海丝之路”建设主体依托前海开展业务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予以一定比例的资助。
◎蛇口滨海深港创业创新产业带
招商局正拟搭建“蛇口滨海深港创业创新产业带”,集成蛇口网谷、南海意库、海上世界、邮轮中心等核心载体,并集合太子广场、V&A博物馆、创意岛、潮人码头、价值工厂、大成艺术中心等特色节点,辅以生活居住、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综合配套,形成功能完备的产城融合的创业创新产业带。
◎第二个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城市
2015年3月中旬,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深圳前海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深圳由此成为继上海自贸区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开展此项试点的城市。与上海不同,前海平行进口汽车的业务模式充分市场化,让各家公司自己去运营,而不是让所有的平行进口车经销商聚集在一起。
3、横琴片区
与澳门地区的合作由“紧密”上升为“深度”
◎创新与澳合作体制
技持措施——2015年,珠海实施《横琴新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十一条措施》,依照措施同等条件下土地出让、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优先澳门投资,人才公寓等公共资源优先澳门企业和从业人员;制订《横琴新区促进澳门中小企业发展办法》,以粤澳合作产业园为载体,支持澳门中小企业在横琴发展等。
珠澳合作机制——2015年4月,由珠海市长和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担任召集人,建立了横琴自贸区珠澳合作机制。6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来到横琴,出任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
制度创新——横琴新区将探索社会保障及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计划在原有的5平方公里粤澳合作产业园之外再安排20万平方米用地,与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共同规划建设集教育、居住、养老等综合功能的“澳门新街坊”。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投入运营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项目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最终打造珠三角最具“互联网+”思维的创业新高地、澳门和内地青年创新创业的理想家园。目前,36氪、创吧、北大创业训练营、澳门创新科技中心、清华科技园(珠海)等国内知名的专业孵化平台机构为入谷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孵化管理服务和孵化资源,此外创业谷还设立了20亿元的澳门青年创业投资基金。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进一步降低门槛——重点在金融服务、交通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等领域,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等准入限制。
促进通关便利化——以珠海成为口岸查验机制创新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出入境单一机构管理新体制;加快推进粤港、粤澳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设立横琴口岸现场签证处,推动访港澳国际游客72小时免签入境;加快实施澳门车辆在横琴与澳门之间便利进出政策;推行清单管理模式,简化审批材料,优化办理流程,严格实施一次性告知制;成立综合执法局,建立集中15项执法职能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创新“物管+城管+法管”城市治理模式。
此外,首批借鉴港澳模式、实施先行赔付制度的横琴诚信店已正式授牌,横琴将以商务诚信为核心,在追溯、监管、执法、处罚等方面强化全流程监管。
◎开展商事制度改革
2015年4月,横琴新区管委会正式推出横琴自贸区改革项目——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营业执照“一证一号”,将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号合并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跨境人民币贷款落地横琴
2015年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印发了《广东南沙、横琴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在南沙、横琴新区注册成立并在区内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以及参与南沙、横琴新区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广东省辖内企业,均可以从港澳地区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
4、数据
(截至2015年底)
天津自贸区
双重国家战略叠加
天津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促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不遗余力。
以保税展示交易制度来说,海关总署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天津保税展示交易扩大到河北和北京地区,这在全国也是一项创新。天津的融资租赁在全国是非常领先的,根据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数据,总部设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至去年底已达697家,同期增幅为108.1%,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14100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说,天津融资租赁的发展也是围绕天津大制造形成的,中国内地1/4的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天津拥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而围绕这些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转化及生产,融资租赁有利于形成其巨大的下游市场。
在专家看来,天津自贸区会形成更大的聚集效应,其最终目的依然是让京津冀这个经济联合体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的冲击。
天津自贸区是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自贸区。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天津自贸区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经过3~5年的改革探索,天津自贸区将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出海口,被寄希望于打造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承担了北方经济带约80%以上集装箱贸易,同时内陆腹地涉及环渤海及内陆众多省份,带动作用明显。再加上在交通、科技研发、医院及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因此,天津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具战略价值的区域。
天津自贸区面向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将带动辐射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并将对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目标起到引擎作用。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下,天津自贸区旨在通过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辐射内陆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入推进,天津自贸区3个片区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天津机场片区是天津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的重要集聚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机场片区共投资了超过160多个项目。天津成为了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航空、航天两大产业的地区。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集聚区,也是滨海新区的城市核心区。这些年天津的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引进设立了一大批金融机构,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特别是在股权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场、融资租赁、产业金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
天津港东疆片区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东疆保税港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已经形成了租赁、航运、物流、贸易结算等特色产业集群。
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意见》涉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促进租赁业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等内容,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最重要的金融政策落地实施。
天津是北方特殊的交通、港口、物流枢纽,天津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很快,基础比较好,与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较发达有区别,适合发展工贸型自贸区。另外,天津重点发展新金融,融资租赁在全国走在前列,东疆港一地的融资租赁合同额占比中国的25%,其中飞机租赁占90%。
天津的经济基础无论是港口还是物流,抑或是融资租赁产业,都是以重型工业为基础,相比广东的加工制造业、福建的旅游、农业等特色,对面临经济转型需求的中国,价值更大。中国要经济转型,必须同时完成产业链整合和金融改革,天津在这方面拥有先天优势,未来发展潜力更为巨大。
1、天津机场片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总部企业和高端产业的重要承接地
◎经济规模大
机场片区是天津自贸区3个片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片区、天津滨海新区第二大经济体。
◎形成产业集群
民用航空产业——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联合技术航空部件、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罗克韦尔柯林斯、PPG航空涂料、泰雷兹雷达、左迪雅戈座椅、西飞机翼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成为天津优势产业。
装备制造业——聚集了卡特彼勒、麦格纳、利乐包装、百超激光、特变电工、天汽模具、松正电控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产业迅猛发展。
大众消费品——嘉里粮油、统一饮料、海鸥手表、伊利乳业等项目陆续投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清华紫光、台湾华硕、大唐电信、东软、软通动力、CSC、沃尔沃IT、科大讯飞等龙头项目聚集,生产能级迅速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和泽生物、生化制药、百若克等一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企业入驻,迅速形成产业规模。
高端服务业——大众进口汽车、3M、中铁建集团、中远控股、中冶天工、神州租车、民生金融租赁、渤海寿险、顺丰快递、菜鸟网络、央视未来电视、百合网等设立了金融、贸易、结算和运营中心,高端服务业成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金融环境创新
机场片区与银行金融机构建立运营片区风险补偿信用贷款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限额内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
机场片区推出“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
“一中心”:即对区内投资担保中心一次性由3亿元增资至45亿元,由其承担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职能。
“四基金”:即由担保中心为有限合伙人发起设立的,面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产业人才”的高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为32亿元。
“四专项”:即设立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人才四个专项资金,总规模约55亿元。
◎综合配套完善
投资服务方面——机场片区围绕项目引进、签约、动建、投达产各个阶段,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协调和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载体功能方面——机场片区在3个片区中距天津市区最近,处于滨海新区门户的位置上,区位非常优越;津滨、京津塘、蓟汕等多条高速贯穿,规划建设的两条地铁线路紧邻滨海国际机场和天津港。
2、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全牌照”区域
于家堡金融区—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重点发展创新型金融机构,着力发展保理、租赁、基金、支付结算、要素市场、资产管理、票据经纪等创新型金融业态,发展集大型超市、国际购物中心、世界名品旗舰店、步行街等多重业态为一体的商业中心。
响螺湾商务区—以发展服务贸易为核心,重点发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易、信息、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聚集教育、医疗、养老、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态。
◎重点培育三大产业
即租赁和保理等贸易金融产业,基金和资管等资产管理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除天弘基金外,嘉实基金、诺安基金等一批国内知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心商务区设立子公司,国储、中能建、新兴际华等相继在此设立投资运营中心,美国知名投资机构IDG、搜房网海外并购基金也已落户。
◎成本优势明显
与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相比,位于北京的金融街企业日常运营成本为1.5倍,租金价格为8倍,商品房的价格为3~5倍,员工生活成本为1倍。同时,中心商务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团队和金融服务中心,将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申请牌照、申请执照、业务开展,以及企业交流上一线贯通。
◎“双创特区”
天津市创新创业特区于2015年9月21日揭牌,双创特区将重点聚集发展创新型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和研发、跨境贸易与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教育培训、海洋经济与港口服务等六大产业。
◎多个国家级战略叠加
中心商务片区是自贸区、自创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的叠加区,在多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该区的金融创新发展将迎来历史机遇。
3、天津港片区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接载体
◎港口优势明显
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腹地广阔,交通优势明显,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亚欧大陆桥的最东端,连接亚欧大陆、陆海运输的重要节点,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大市场,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拥有广阔的腹地资源。
◎国际自贸港区建设先行区
位于天津港片区的东疆保税港区是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的优势为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功能最全、政策最优惠、开放度最高自由贸易区。
“三大区域”成形——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综合配套服务区“三大区域”。目前,码头作业区已建成6个10万吨级保税集装箱泊位、2个10万吨级、2个4万吨级的散货泊位、4个客轮泊位,装箱中心站(海铁换装中心)正在建设中;物流加工区已建成79.9万平方米标准厂库房、9万平方米低温冷库以及7万平方米恒温恒湿库;综合配套服务区已建成国际邮轮母港、游艇码头、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国家4A级的东疆湾沙滩景区及一批写字楼和住宅。
租赁产业体系完备——东疆保税港区已形成了涵盖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租赁的较完备的租赁产业体系。目前,中铝、神华、北车、中民、平安、世航、中国轨道集团等大型企业在2015年均在东疆设立了公司。其中,500亿元规模的平安东疆交通产业发展基金和100亿元规模的平安朗业(东疆)航空产业发展基金落户东疆,为租赁公司、航空航运企业、租赁资产管理公司等企业提供专业融资平台;毕马威在东疆设立办事处为自贸区企业提供金融、财税解决方案。
口岸监管创新——建有查验示范区,关检联合查验,无纸化报关、报检、电子监管;实现租赁贸易船舶、海工设备“三地两跨”海关监管;码头、保税仓库实现进出口货物“直提直放”;“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智能化卡口、统一备案清单等创新监管模式在东疆落地;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酒类检测实验室正式启用……
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经验丰富——培育出近500家汽车进口企业,且从试点企业准入条件看,天津的门槛远低于上海自贸区。
全国第二家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期货保税交割的实现,不仅可以使企业省去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关税和相关税费的麻烦,也将大幅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4、数据
(截至2015年底)
福建自贸区
闽台产业融合贴身方案
与上海、广东、天津三个自贸试验区相比,福建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体量小、基础弱、区域辐射能力不足,要奋起直追必须争当改革创新的高地,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为平潭量身打造的,平潭被赋予了更多的开放开发任务,包括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航运自由化及建设国际旅游岛。然而,目前的平潭开发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不少项目都在加紧填海施工。
实际上,福州片区也迎来了政策叠加的优势。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尽管福州新区已经囊括福建自贸区的福州片区,但平潭自贸片区现行的最惠税收政策、便捷贸易通关手续等多项对台优惠措施,乃至全国各地的开放经验,都将有可能移植到福州新区先行先试。同时,未来福州新区的优惠政策可以辐射至平潭,承接、放大平潭综合实验区功能,两者将能够互相促进,在发展中实现“双轮驱动”。
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福州自贸片区内的企业,在多重政策红利的叠加下,将更具发展活力。而平潭与福州的联动发展,也将给身处两个自贸片区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福建省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窗口之一,已形成大型海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空港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可无缝通达中国大陆各省市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
在产业配套方面,福建南北联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发达区域,产业环境配套,已形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轻工、纺织、林产等优势产业。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福建总体方案》)明确了福建自贸区的战略定位: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要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福建自贸区的实施范围是118.04平方公里,涵盖了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和平潭片区3个片区。根据《福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福州片区重点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由于福建对台的区位优势,总体方案中,福建在扩大开放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中采取的措施包括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外资准入,推进通关机制创新,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进一步扩大通信、运输、旅游、医疗等行业对台开放,推动两岸金融合作等多个方面。
针对新设立企业,福建自贸区首创了“一表申报”制度,由原来分别向商务、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提交的书面材料简化成一张表格并实现网上申报,这项举措将大大减少企业在办理手续、融资征信等方面的繁琐程序。目前,福建3个片区已全部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国税、地税)登记号3个登记号统一合并为企业社会信用代码,全省相关部门和金融保险等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都予以认可。此外,平潭片区还取消了商事主体名称预先核准制度,新注册企业可以通过自助查重系统选用企业名称,在企业登记方面也以联络地址作为登记备案。
以两岸经贸交往为特色的福建自贸区,涉及台湾地区方面的政策尤为引人瞩目。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内进口原产台湾地区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将实现快验快放;除国家禁止、限制进口的商品、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散装商品外,平潭片区内进一步简化进口原产于台湾地区的工业品手续,对平潭与台湾地区之间进出口商品原则上不实施现场检验而改以事后监管,对台湾地区输入平潭片区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也将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在平潭片区,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将试行“先放行、后报关”模式。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从台湾进口的水果,经检疫合格后,按最低比例抽样送检农残等项目的同时可上架销售。
与此同时,福建自贸区还在金融、台籍车辆往来及信用认证、两岸移动互联网联盟、两岸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厦门片区以跨海峡人民币清算为突破口,设计了“两岸货币合作平台”路线图,吸引了两岸几十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和参与,多家国内主要银行在厦门成立“对台人民币清算中心”,台湾地区30多家银行已授予厦门16家银行货币合作额度。
福建省检验检疫局改革和简化产地证签证管理,即实施凭企业声明直接签证模式、实施属地备案多点通签模式、允许生产企业代办原产地证书,这3项为检验检疫工作全国首创措施。
1、福州片区
海丝之路建设重要平台
◎侨台优势
福州旅外华人华侨400万人,遍布世界各地。福州是深化两岸交流最前沿阵地,“海上直航”等多项涉台先行先试政策在福州发布和实施。
◎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
福州汇聚了大部分省级金融机构以及全部的省级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行政资源、信贷审批权限、业务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具备优势,近年来金融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且福州在融资租赁、人民币资金池、自贸账户分类管理方面加大力度。
◎汽车平行进口优势突出
福建自贸区作为福建省改革创新试验田,依托福建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具备了成为东南沿海汽车进口中心区域的诸多要素,具备了建设海峡两岸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最便捷的通道和集散地的基础优势。按照福建省的规划,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后,两岸自贸区可互为汽车中转基地,在自贸区内形成进口汽配及零部件集散地,建立两岸进口汽车组装、改装中心,两岸汽车产业将协同发展。
◎两岸电子商务试验区设立
2015年1月26日,阿里一达通正式落户福州,每年将带来50亿美元的出口。同时,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台办在福州市(含平潭)设立两岸电子商务试验区。
◎服务外包产业发达
近年来,福州服务外包产业“爆炸式”增长。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将再增加1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福州在候选城市中排名前列。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先行区
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福州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的实施方案》,同时还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申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并建立规模100亿人民币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金。
2、厦门片区
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
◎重点培育产业十大亮点
2015年7月,厦门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厦门市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五大产业集群,近期培育建设区域性融资租赁业集聚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等十大功能性产业,发展亮点包括:
加快建设“大陆对台贸易中心”;
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条件;
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发展跨境电商平台;
建设智慧港口;
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吸引邮轮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
建设两岸货币清算中心;
吸引国际高端医疗品牌入驻;
建设全球重要航空维修基地。
◎创新成果转红利
“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三互”口岸监管机制、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内的企业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扶持政策“筑巢引凤”,吸引着两岸优秀青年;
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成立,为厦门片区营造出法制化营商环境。
◎正在推进项目
保税物流园区B区;
两岸贸易中心二期;
文化保税;
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
两岸冷链物流基地;
海沧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
厦门航运交易所和船舶交易服务平台;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厦门海沧服务外包产业园/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
◎首批27个金融创新案例
率先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
开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
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首创保税展示交易内销货物电子化“分段担保”模式;
简化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流程;
外债意愿结汇业务成功办理;
首笔融资租赁企业境外筹资转贷款成功落地;
成功发行首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推出区内企业“集中汇总征税通关”保函业务;
引入第三方仲裁机制,创新保险纠纷处理模式;
搭建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平台;
开展交通事故综合服务创新试点;
优化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准入制度;
利用“全球授信”模式降低跨境贷款成本;
航易贷开启航运金融新模式;
创新工场基金助推区内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开设绿色通道,推动台资银行落户自贸区;
新台币现钞兑换服务民众;
台商转型基金促进台资企业转型发展;
自贸区内信用查询便利化;
首创“税银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创建银保四方融资新模式;
两岸通速汇,当天汇出当天到账;
成功代理台湾地区银行债券交易;
设立离岸业务服务中心,实现跨境客户一站式服务;
百亿规模产业引导基金助力厦门片区产业增长;
探索设立厦门自贸试验银行。
3、平潭片区
实验区叠加自贸区
◎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赋予平潭制定相应从业规范和标准的权限,在框架协议下,允许台湾地区建筑、规划、医疗、旅游等服务机构执业人员,持台湾地区有关机构颁发的证书,按规定范围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业务;对台商独资或控股开发的建设项目,借鉴台湾地区的规划及工程管理体制。
◎推动航运自由化
对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海事实行报告制度;支持简化入区申报手续,探索试行相关电子数据自动填报;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对台试行监管互认;对平潭片区与台湾地区之间进出口商品原则上不实施检验(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大宗散装货物以及国家另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事后监管。
◎建设国际旅游岛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行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拓展文化体育竞技功能,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研究推动平潭实施部分国家和地区旅游团入境免签政策;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另行报批。其中,政策“对平潭片区与台湾之间进出口商品原则上不实施检验(废物原料、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大宗散装货物以及国家另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事后监管”,为平潭独享政策。
此外,平潭大力推行旅游试验措施,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旅行社审批(试行)》,目前已审批成立了4家旅行社,其中有3家台资合资旅行社及1家台资独资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及入境游业务;落实允许台湾籍考生报名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政策,已有多名台湾地区导游申请换证在自贸区执业。
◎平潭税收优惠有优势
企业所得税政策及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自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设在实验区内的企业,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政策及“营改增”试点涉及平潭的增值税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中明确:对注册在平潭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对注册在平潭的航运企业提供的平潭至台湾的交通运输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随后,又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进行了补充完善,延续了涉及平潭的相关优惠政策。
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在平潭工作的台湾居民取得的个人所得税补贴予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税收政策—对进入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人员免税(包括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携带入境的台湾原产商品的总额为每人每日6000元;免税商品范围包括粮油食品类、土产畜产类、纺织服装类、工艺品类、轻工业品类和医药品类六大类。
4、数据
(截至2016年2月底)